環境

生物多樣性與零毀林

生物多樣性與零毀林政策

CyberTAN為確保生態環境獲得保護,依循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》與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及各營運據點法律規範為基礎,制定《生物多樣性與林地保護承諾(插入檔案提供下載)》,於營運能力之範疇進行迴避、減輕、復育、抵銷及其他相關作為。朝向生物多樣性淨正向影響與零毀林目標進行營運,並攜手上下游價值鏈,共同應對風險和機會。
制定以下準則及策略:

1.定期進行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,以掌握本公司營運與價值鏈對於自然之依賴、衝擊、風險與機會。
2.以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、生物多樣性關鍵區與國土生態綠網圖資,鑑別營運範圍與生態熱區衝擊,避免生態負面衝擊。
3.設立營運據點時,避免選擇於國際或國家定義為重要生物棲地、生物多樣性敏感或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域。
4.確保一切業務符合國際、國家與地方生物多樣性法律。
5.評估產品與服務生命周期,導入循環經濟,增加再生料比例,或減少使用高生態衝擊的原物料。
6.導入無紙化,減少紙本列印,透過數位化取代紙張印刷。

CyberTAN 2025年成為TNFD會員

持續為生物多樣性進行風險鑑別與揭露,朝向生物多樣性淨正向影響前進,打造更友善的運營模式。

生物多樣性風險鑑別

CyberTAN科技使用「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」之生物多樣性風險分析工具(BRF),對全球營運據點的生物多樣性風險進行疊圖分析。識別本公司據點對於環境資源的「依賴性」與「衝擊性」,並以此分析風險矩陣。分析面向包含「實體風險」與「聲譽風險」。
本年「實體風險」與「聲譽風險」分析結果,CyberTAN的全球營運據點「實體風險」與「聲譽風險」皆低於3.3,對生物多樣性無明顯衝擊。本公司將持續監視與分析,確保營運據點對生物多樣性的友善,並依實際情形進行相關保護措施。

風險說明與管理

評估細項中,本公司於「調節服務-緩解(Regulating Services – Mitigating)」項目列為高風險。經檢視本公司營運據點環境特性,因設址於工業區內,WWF系統判定的高風險主因為「污染 (pollution)」。
因本公司營運全程無工業廢水及廢氣排放,且所有廢棄物均委由合格清運商依合法程序處理,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。同時,我們亦持續監控廢棄物管理相關議題,並採取預防措施,以全力避免污染事件發生。